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满江红》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等民族当指
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

证伪派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撰历史所用的材料。史料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它的构成和分类都是很复杂的。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时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应关注的基本因素。
3 . 唐令的流变与复原。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现了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
(1)在日本古籍文献中,保存了仿造唐令制定的《大宝令》等。最有可能将唐令传播到日本的是(单选)
A.波斯商人   B.遣唐使节   C.天竺高僧   D.新罗侨民
(2)《天圣令》中记载的令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因旧文,以新制参定(根据新的制度,对旧的令文进行修订)”及“右令不行(以上令文不再使用)”。其中的“旧文”“右令”指的是(单选)
A.唐令   B.宋令   C.元令   D.明令
(3)天一阁所藏《天圣令》的形成时间和史料类型,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单选)
A.宋朝文献史料   B.明朝文献史料
C.宋朝图像史料   D.明朝图像史料

《天圣令》发现后,学者致力于将其中的宋代令文复原成相对应的唐代令文。以下是其中一条令文的复原

宋令文:诸州税调庸配贮诸.....送纳讫,并具账申三司。

唐令文:诸州租调庸配贮诸.....送纳论,并具账申省。


(4)与宋令相比,学者复原出的唐令有哪两处不同?任选一处,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5)学者复原唐令的依据,除唐代行政法典、相关学术研究外,还可以有(双选)
A.出土的唐代官方文书   B.唐代印刷的佛经
C.日本的古代法律文献   D.唐代颁行的药典
(6)以唐令的流变和复原为例,谈谈后世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4 . 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多进入市场,用以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B.社会制度决定对外政策
C.西方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D.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是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巩义石窟寺雕刻《帝后礼佛图》。该作品(     
A.体现了中原习俗的影响B.史料价值甚于艺术价值
C.反映了民族矛盾的缓和D.说明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6 . 唐代和尚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及了一百多个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的风俗人情。该书(     
A.促进了中外的技术交流B.史料价值低可信度不高
C.记述了佛教在各地传播D.有利于研究阿拉伯文化
7 . 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有一系列根据北朝《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的壁画,下图为莫高窟第138窟《孝养品》的须阇提太子割肉济父母的故事。但据后世学者考究,《大方便佛报恩经》是“疑伪经”,据此可知唐朝(     
A.壁画依据存疑无史料价值B.儒学正统地位受佛教冲击
C.儒佛思想的冲突不可调和D.佛教发展逐渐走向本土化
8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4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卷
9 .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个别有外郭,背平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半两钱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三   青苗钱利民甚少,害民极多……

——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

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2)材料三中司马光、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认识有何不同?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料运用的重要因素。
10 .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客观评判了历史人物
C.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D.艺术加工无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