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玉琮是中国古代祭祀地神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玉琮,上面雕刻着各式神人兽面纹,下图是其中一种。玉琮及神人兽面纹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文字符号的成熟
C.宗法制度的确立D.封建国家的产生
2024-03-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已从普通聚落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中心聚落,它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社会阶层分化
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建筑技术发展
2024-03-07更新 | 63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周时期,觚不是一般饮器,觚的多寡与饮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关。龙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中,随葬陶器包括食器、酒器两大类,其中的豆、觚器物排列有序,器类成组,数量为7组。这反映出龙山文化时期(     
A.早期国家形态初具B.原始礼制观念已显现
C.居民生活质量提高D.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6 . 在云南滇池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泥质红陶器上,留下了稻穗和稻壳的痕迹,甚至还留下了整粒稻壳。这可用于研究(     
A.农业文明的起源B.氏族社会的形成
C.早期国家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2024-01-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是一座距今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该遗址功能布局如图。由此可见,该聚落(       
A.等级森严B.出现集市C.礼乐并重D.布局有序
2023-1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杭州亚运会头戴“神人兽面纹”头饰的“琮琮”,迅速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其名字的来源——良渚古城遗址大墓中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它是一款内圆外方的筒型玉器,是当时人们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创造了一种成熟的文字
C.已经出现了社会的分工D.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黄河中游兴起的仰韶文化,曾一度向西渗入黄河上游的文化区,但当其接触到了比它优秀的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就出现了取代仰韶文化的河南龙山文化。据此可知(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B.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态势
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D.仰韶文化是龙山文化形成的源头
2023-12-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必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陶寺遗址的王级大墓中出土了龙盘、特謦、陶鼓、鼍鼓、漆柷、玉饰法衣等礼仪用品,大墓里随葬了成组的精美的玉礼兵器钺、戚、弓、矢等;王权垄断了对于政治和宗教以及宫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手工业,王权也垄断了天文历法。这表明当时(     
A.手工技术领先世界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礼乐制度成熟完善D.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