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已从普通聚落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中心聚落,它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社会阶层分化
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建筑技术发展
2024-03-07更新 | 57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发现,位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500年),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占据了陶器群的主导地位,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同类器物相似。该考古发现(     
A.印证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B.说明文化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D.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3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4 . 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证明是国家了。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是(     
A.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
B.陶器上有600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
C.发现动物骨头40余种,其中猪占80%且大部分为家养
D.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仰韶文化早期,通过采集获得的野生植物如藜属种子、菱角等是主要食物来源。从中期开始,农作物和家养动物成为主要食物来源。这说明当时(     
A.已经初具阶级社会特征B.处于新旧石器过渡时代
C.逐步进入定居农业阶段D.采集狩猎居于主导地位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陶寺遗址早期城址总面积为56万平方米。考古发现,遗址内有宫城、外城、平民居住区和仓储区,有礼制建筑,其中还有6柄象征王权和军权的玉石列钺。这反映出陶寺遗址(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B.体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开始进入农耕文明D.已经出现了青铜文明
2024-0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其中“?”应填充(     
A.大型祭坛B.阶级对立C.井田制度D.青铜农具
2024-02-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据考古学者研究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上的稻谷数量和分布密度一度超过了粟类作物,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出现了与大汶口文化相似的台形与日月形图案。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南北经济结构趋同D.区域文化融合共生
2024-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距今4300—4000年左右。如图为出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社会分工日益成熟
C.出现阶级阶层分化D.公共权力已经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神树、人首鸟身像、纵目面具等文物,明显有着不符合中原文明的历史气息,反倒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关联密切。而龙的崇拜、铜铃(青铜编钟的前身)、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等文物发现,则显露出许多中原文化基因的“蛛丝马迹”。这反映出(     
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B.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古蜀国发展深受外部影响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密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