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半坡遗址发掘出的陶器钵口沿上刻有符号,共有20多种。后出现这种刻有符号的陶器地点逐渐增多,在临潼姜寨遗址也发现陶器或陶器符号38种。由此可知(     
A.半坡是新石器文化的中心B.原始社会出现成熟的文字
C.原始文明发展并拥有共性D.文明遗址出现贫富的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     
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3 . 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入选。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兼容并包C.多元一体D.以中原为中心
2022-10-29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9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国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距今12000~10000年)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打制石器,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等。另有少量磨制石器,器形有石凿、扁圆形穿孔石器等,但大多比较粗糙。这表明仙人洞文化时期(     
A.生产力水平跨越式提升B.正经历新旧时代的转变
C.开始进入原始农业社会D.生产生活工具种类繁多
5 .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构建了卫君与卫民的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A.反映了夏朝都城的概貌B.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
C.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特性D.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
6 . 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时期,被命名为“北辛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前4400年),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对北辛文化解读,正确的是(     
A.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B.人们生活以采集为主
C.已出现社会贫富分化D.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早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在大渡河上游的哈休遗址也发现了类似情形。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四川地区(     
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
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
8 . 根据中国考古发现,在晚更新世(年代为距今12万年至1万年)的遗址中,除了被吃剿的兽骨外,一般很难见到食物遗存,尤其是碳化的粮食作物:而在全新世(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会有一些完整的碳化粮食遗存。材料可用于说明(     
A.粮食储存技术进步B.渔猎不能满足人类需要
C.原始农业得到发展D.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9 . 202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26000—30000年前的鸵鸟蛋壳串珠饰品。2021年,中科院考古所宣布在此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使用红曲霉发酵酿制的酒。这些发现表明,裴李岗文化(     
A.掌握饲养家畜技术B.跨越新旧石器时代
C.拥有发达的手工业D.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2022-10-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浙江余杭瑶山、汇观山和反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常州武进寺墩、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等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了在氏族公共基地之外建造的贵族专用墓地。这说明良渚文化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C.劳动成果集体共享D.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