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内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现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城。龙山文化时期,城邑逐渐在各个地区涌现,聚落分化为城邑聚落与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B.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
3 . 半坡遗址的墓葬中,发现有两个年龄相仿的男子和四个年龄相仿的女子分别合葬在一起的墓穴。在一个年龄只有三四岁的女孩墓中,还发现了丰富而精美的随葬品。半坡遗址(     
A.是旧石器时代遗址B.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C.贫富分化已经产生D.具有母系氏族社会特点
2024-06-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认定文明形成的标准上,我国学界最初受西方学者的影响,认同城市、金属和文字“三要素”标准,但到20世纪80年代,更多学者认为只要有足够反映国家实质的考古证据就可以认定国家出现、文明形成。在以上学术观念转变的条件下可以被认定为早期文明的是(     
A.半坡文化B.仰韶文化C.殷墟遗址D.陶寺遗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湖北屈家岭文化是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出土了大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陶器。高圈足杯的腹壁在晚期出现了绳纹装饰;缸体在中期出现刻花纹和弦纹;陶罐在中期出现弦纹,在后期甚至出现旋纹或双鱼旋纹彩绘。这反映出该地先民(     
A.生产技术的进步B.生活水平的改善
C.审美观念的增强D.粮食产量的提高
2024-05-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陶寺遗址为龙山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出1309座墓葬,其中大型墓仅有6座,不到墓总数的0.5%。大型墓内有木棺,棺底有朱砂,随葬品多达上百件,最多的达200余件。大型墓的左右两侧,往往对称地分布着两座中型墓,埋葬着装饰华贵的女性死者。据此推知,陶寺文化时期(     
A.氏族公共墓地出现B.母系氏族社会形成
C.社会贫富分化悬殊D.国家初始形态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我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里,几乎都有刻画符号发现。据史学家研究,这些符号对汉字形成做出了贡献。据此可知(     

A.汉字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
C.汉字的起源具有多元性D.汉字的发展由繁至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发现的史前城址中绝大多数属于龙山文化时期,这些城址不同于普通聚落,而是地域性中心聚落,城墙的修建反映其防御强度不断增强。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形式B.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形成了早期国家的形态D.出现了早期的文明曙光
2024-04-23更新 | 43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良渚古城遗址的城乡区别较为明显,城外已发现的三处大型祭坛都是由人工堆积出来的,祭坛上的墓地中,随葬品多达数百件,少的也有数十件,均以玉器为大宗。这些发现可印证良渚文化时期(     
A.早期国家的形成B.神权统治的建立
C.社会阶层的分化D.生产工具的改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早期“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基本倾向于“中原中心”论,即中原地区文明领先并向周边持续扩散,但学界新近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却越来越倾向于“满天星斗”说或“重瓣花朵”说。支撑这种转变的主要依据是(       
A.大量万邦时代的都城遗址出土B.《史记》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
C.新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考古发掘D.中国南北地区原始农业的差异
2024-03-2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