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08年,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两发掘点出土了磨制石器、陶片、铜片、铜粒、矿渣以及网坠(渔猎用)、纺轮、动物骨骼等文物和灰坑一些生活遗迹。据此可知,该遗址(     
A.证明云南已进入文明时代B.体现当时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
C.反映母系社会的社会风貌D.显示了金沙江流域的文化起源较早
3 . 2023年9月26日,香港故宫博物馆“凝视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特别展览,齐聚出土自成都平原三星堆、金沙和宝敦等遗址的120件珍贵文物,包括距今2600至4500年的青铜器、金器、陶器等。该类器物在当时主要用于(       
A.艺术欣赏B.生产生活C.商品销售D.人牲殉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陶器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考古界将“陶器的存在作为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标志”。然而,二十世纪末,在湖南永州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约18000年的陶片。对这一发现的合理推测,最准确的叙述是(     
A.展示了湖南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B.该陶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
C.改变了考古界陶器只存于新石器时代的结论D.古人类已经善于运用科学技术
2024-03-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白家村遗址,在此出土了铲、斧、锛、凿、镰、磨盘、魔棒等石器,还有锥、矛、镞、刀、针等骨器。碳十四年代数据表明,该遗址所处年代大体在距今7330—7050年之间。据此可知,白家村遗址(       
A.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见证B.展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面貌
C.反映当时农耕工具得到普及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2023-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     
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的黑陶
B.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
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
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
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

9 . 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10 . 如图是考古学者根据庙底沟与半坡两个地方出土的尖底瓶,所绘制的样式及变化图。据此可知(     

图1 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图2 半坡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A.双方存在频繁的经济交流B.造型变化是自然环境演变的产物
C.原始社会手工业创新度低D.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2024-0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