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具有鲜明的古蜀特征,其中铜尊、玉璋等众多文物,具有中原特征。这反映了(     
A.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蜀地文明源于中原文明D.古蜀地区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2023-01-11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星堆文化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
2021-05-23更新 | 89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统编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的文明之一……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了距今10000年前后栽培的和黍。此外,浙江上山、湖南玉蜂岩也出土了距今10000年左右栽培的稻。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力提高,人们过着定居生活。距今约5300年前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祭坛、积石壕、神庙、玉器等: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良绪遗址和陶寺遗址都发现了大型都邑、宫殿和权贵阶层的大墓,这表明当时社会分层和分化加剧。约4000年前,二里头遗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过渡。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上升等环境变化,农业遭受严重打击,文化和社会转向衰落,本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纳入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约3000年前,西周王朝封邦建国,加强了对王微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统治得以巩固。

——摘编自王巍《中华文明奠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奴隶社会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
2023-01-07更新 | 3527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艺术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篡,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从葬。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此外。在良渚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出现的根本原因。
2023-11-04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距今约5300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分布密集的墓葬以及祭坛、祭祀坑、积石圈、房址等重要遗迹,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由此判断,该遗址(     
A.处于原始人群的历史发展阶段B.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依据
C.是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遗址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3号墓出土了33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1~3件玉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
A.严格的等级秩序B.发达的手工制造C.尖锐的阶级对立D.明显的贫富分化
2022-05-27更新 | 634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即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     
A.经济文明一体化发展B.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
C.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D.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东,出土了陶器、骨器、植物标本等6000余种。其中胡桃的出土打破了胡桃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粟的发现把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00年;家鸡骨的发现修正了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的定论。由此可知
A.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
B.考古发现可以修正人们的历史认识
C.考古发现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真相
D.通过考古发现印证的才是历史真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