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内蒙古、晋、陕三省区交界的黄河沿岸地区,发现了几十座龙山时代的石城聚落遗址。其中距今约4300年至3800年的石茆古城遗址,分为外城和内城,引人注目的是宏大的建筑规模、复杂的城防设施、数量庞大的精美玉器、农牧交错的地理位置。这说明(     
A.农牧业的产生是定居生活的前提B.黄河流域已显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C.石峁古城的形成主要服务于经济D.部落战争频繁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2 . 2021年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兴隆洼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里曾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磨光玉器、碳化谷物、骨笛以及宗教相关的合葬墓,被誉为“华夏第一村”。这些考古发现不能佐证该遗址居民(     
A.阶级分化出现B.处于定居生活C.精神生活发展D.从事农耕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据考古统计,距今5000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与祭祀有关的玉器(如下图);而同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大型墓葬中随葬品很少,且极少见玉器,没有显示出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这表明(     

A.南方的文明程度显著高于北方B.文明进程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区域文明的发展特征存在差异D.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4 . 在河姆渡遗址中挖掘出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骨耜等物品,这反映了当时(     
A.人工取火技术成熟B.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C.彩陶制作工艺高超D.私有财产逐渐增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人类及动物化石、石器、钻孔的兽牙和刻沟的骨管等。其中有七颗被“钻孔”“刻沟”的小石珠呈半圆形排列在头骨附近,大小相近,最大的直径为6.5毫米,石珠表面被染成红色。这体现了山顶洞人(       
A.最早的图腾崇拜B.活动区域的扩展
C.原始的审美观念D.征服自然的能力
6 . 如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依据表中信息可以确认的是(     
遗址名称所在区域考古发现(部分)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长江中游地区大型祭祀遗址、大量精美玉器、大批量生产的红陶杯等
红山牛河梁遗址东北地区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精美玉器、彩陶筒形器等
良渚遗址江浙地区祭祀中心、积石冢、墓地、黑皮陶为主的陶器、大量多形制的石器和玉器等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黄土高原北部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城门遗迹、宫殿区等
A.中华文明具有一体多元特点B.中国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C.各区域间有直接的文化交流D.当时的阶级分化已日益明显
2023-12-27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三角形犁形器、破土器、耘田器、长方形双孔石刀、石镰等。其中三角形犁形器,器体扁薄,有学者认为这是安装在木犁床上的石犁铧。这一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手工制造技术较为先进B.农业生产得到初步发展
C.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D.小农经济模式基本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如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B.表明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
C.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可以佐证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023-11-2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9 . 据考古发现,位于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距今至少14000年,在其遗址出土的石器中有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和砍砸器;磨制石器有梭形器、有孔石器和砺石等。……出土的大量兽骨,以斑鹿为多,还有少量羊和野猪骨,鱼骨、螺壳也很多。据此可知当时(     
A.人们的生活仍以渔猎为主B.已形成了较高的农耕文明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是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良渚文化考古发现,其墓葬中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制影响深远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制度逐步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