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天津 高三 三模 2024-05-26 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人类及动物化石、石器、钻孔的兽牙和刻沟的骨管等。其中有七颗被“钻孔”“刻沟”的小石珠呈半圆形排列在头骨附近,大小相近,最大的直径为6.5毫米,石珠表面被染成红色。这体现了山顶洞人(       
A.最早的图腾崇拜B.活动区域的扩展
C.原始的审美观念D.征服自然的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班固批评《史记》详于前代史事而略汉史。而在《汉书》之中,班固则一切以汉室为本,以歌颂汉德为尚。这主要反映了《汉书》(     
A.编写的创新性B.记载的主观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评价的公正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掌管天下佛教及西藏事务,八思巴与蒙古人桑哥同为院使。八思巴既是萨迦派的领袖,又是元朝一品大员。总制院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为朝廷四大官府。这一做法旨在(     
A.严格实行四等人制B.构建共同的宗教信仰
C.创办政教合一机构D.宗教为纽带治理边疆
2024-01-02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汉到明清,中国城市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推行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如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这说明古代城市(     
A.主要发挥的是经济性功能B.其发展深受商品经济影响
C.自然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D.不同时期发展具有一致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19 世纪 40年代,中国某部著作汇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外国史地资料,由近而远,按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次第编排。其中,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攻船水雷图说》《西洋用炮测量说》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该著作的撰写意图是(     
A.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B.加快近代海军建设
C.适应禁烟斗争的需要D.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1942年至1948年,《文化先锋》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创办发行。其中“建国历详解”栏目专门介绍刊物发表的当天或临近日期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     
事件类型文本叙述
关于孙中山生平孙中山伦敦蒙难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
其他革命先烈的生平朱执信先生殉国纪念日、黄克强先生殉国纪念日等
抗战期间的大事防空节、淞沪抗战纪念日等
文艺节日美术节、诗歌节等
A.意在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B.利于客观记录历史事实
C.唤醒了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D.反映了国共关系的恶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如图为忻礼良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B.展现“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C.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体现经济恢复农民积极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一般认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地区的符号系统标注正确的且已被成功释读(破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教会法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法规,起初只是用来约束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宗教行为的,但在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律崩溃的特殊时期,教会法从宗教领域走向了世俗社会,用来约束普通人的日常行为。欧洲教会法的发展(     
A.弥补了世俗法的不足B.成为王权复苏的重要基石
C.阻碍了罗马法的传播D.促进了欧洲集权方式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4—16世纪英国制定了多部禁奢法令。其中,1571年的“帽子法令”规定,除了爵位贵族及其女仆、年收入达20马克的乡绅外,其他年满6周岁的臣民都不得戴进口天鹅绒帽子,而且必须在星期天和节假日戴英格兰本土生产的羊毛帽,违者每天罚款3先令4便士。由此可知,英国禁奢法令(     
A.旨在提倡节俭教化民众B.利于本国纺织业的发展
C.大力弘扬英国服饰文化D.加速封建等级制度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里的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     
A.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B.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
C.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D.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资本的运转使得人的自由与个性被消解,劳动者被异化为资本的工具,无产阶级陷入精神和生活的两难困境。所以要以革命的手段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B.马克思主义具有较鲜明的人民性
C.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政治力量D.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A.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B.世界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俄确立D.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2024-04-09更新 | 94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预测卷(一)历史试题【辽宁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14.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B.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C.公有制经济占比下降D.经济产业活力得到激发
2024-05-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15. 下框为某部历史著作中列出的大事年表(节录),从中最能说明作者(     
1947年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
1948一1949年美国在苏联封领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一1953年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新政策
A.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的色彩
B.关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抗与冲突
C.撰写此表有助于梳理冷战主要脉络
D.著作进一步深化学界对冷战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并了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外工作,尤其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对外文化交流。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文化交流随之有了相应的发展。1949年10月,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来华访问。此后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文化代表团和艺术代表团纷纷来中国访问。同时,中国文化艺术团体也走出国门进行访问演出。1958年,中国成立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形成了对文化集中管理体制。至1958年年底,中国有59个艺术表演团体到49个国家访问演出,中国的京剧、歌舞、杂技艺术、木偶、皮影和民间音乐在国外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的许多地方戏剧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同样在国外获得极高的赏识与评价。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20 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重大成果。截至20世纪末,中国已与123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订文化交流执行计划4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文化外交不仅依靠官方渠道。各部门、各地方也参与进来。文化部(今文旅部)与经贸和旅游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外交发展。交流的品类日益增多,艺术展览更加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和艺术水平。1978 年8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与邓小平会面。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双方在翻译、出版和版权方面的合作也始于该时期。从1978年下半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双方每年合作项目都超过300个。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的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文化外交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宪章》第33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泰晤士河三文鱼消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特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3-01-11更新 | 25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和空间本是一切事物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不过以往的各种学科研究中,对两个维度地位的轻重认识不统一。传统的历史研究往往是见“人”而不见“地”,见“时”而不见“空”;或是只将“地”和“空”无机地作为“人”和“时”的序幕和陪衬;或是见一“小地”而见一“大人”,或是尽全了“时”而无机地择一二“空”作为点缀。具体而言,就是传统历史研究一是只注重历史的时间迁移,不注重历史的空间差异;一是只注重历史的个别空间,而不尽全地关注历史的所有空间。换句话说,即是指传统历史研究习惯于用极个别定性文字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推理”,只注重个别地域点上的时间迁移,“泛泛而谈”地以个别空间点代替全部空间面进行推论,而这种地域空间“点”资料的选择往往是无机的或是主观的。

——摘编自蓝勇主编《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时空”的两个基本维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
选修(旧)
7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旧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两汉的文化单题
30.65元朝的地方管理单题
40.65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题
50.4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60.6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正面战场的抗战单题
70.85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80.65人类文明的产生单题
90.65中世纪教会单题
100.4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单题
110.4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120.6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题
130.4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单题
14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优选择题
150.65冷战与两极格局最优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对外交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170.65生态保护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论述题
180.4水陆交通的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