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023-06-21更新 | 6096次组卷 | 39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
2023-06-11更新 | 8646次组卷 | 42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5年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沧源岩画,其中有关手捕猴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两人拉起一张网,四面围攻,将猴子困于挂网之中。这幅岩画可以用来说明(     

A.沧源文化的主要生产方式B.新石器时代下的协作生产
C.佤族原始族群的生产活动D.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冲突
2023-05-31更新 | 405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4 . 文明的标准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如果依据这样的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可知,世界几大原生文明并非都符合这“三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章上的图案也未被认可为文字。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的进展,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各地可以有符合自己古代社会发展特色的文明形成标准。

我国学术界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历史文献和古史传说为参考,更重要的是,百年考古获得的极为丰富的考古材料,揭示出中华文明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我国学术界理应提出相应的文明标准。根据恩格斯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观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主要成果及启示》


(1)阅读材料,分析“文明三要素”为什么不能作为文明社会的普遍性的标准?
(2)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的三个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中,任选其二,结合所学进行论述。
2023-05-30更新 | 931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巴蜀文化的代表)出土的青铜器中,不仅发现了黄河流域商朝和周朝装饰风格的云雷纹,而且还见到了与淮河上游安徽阜南县出土的龙虎尊(商王盘庚下令铸造)相似的造型和装饰。这些发现说明了商周时期(     
A.商周王朝对四川实施了有效管辖B.巴蜀文化影响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C.青铜器物是长途贸易的主要商品D.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
6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525次组卷 | 9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展出的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中“龙”的形象是对多种动物形象的神化,是史前宗教祭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此后,龙的形象逐渐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这件文物可以说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技艺精巧细致B.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崇拜出现
C.龙的形象标志父系氏族社会确立D.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龙文化雏形
2022-08-16更新 | 1144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考古学以1921年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为开端,历经百年,为了解中国境内人类起源和史前文明提供了新材料和新途径。关于近百年来中国考古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京人的发现印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②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的差别说明有了贫富差距
③山西陶寺遗址中的宫殿建筑说明有了公共权力
④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朝提供了重要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4-30更新 | 704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造型精美,但与此地已出土的大量铜戈样式不同。其中三角形的刃与巴蜀地区出土的刃有联系,镂空纹饰与长江中游地区出土文物的纹饰有关联,封顶管銎结构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武器相类似。材料信息说明当时

镂空有銎铜戈
①铸铜工艺高超②分封制度瓦解
③华夏文化认同④多地文化交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2更新 | 32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考古学成果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山西陶寺遗址、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群、长江下游的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地的权贵墓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形图案。由此可推论出
①中国各地文明进程模式存在极大差异       ②中国出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雏形
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④初步形成龙的信仰和以玉为贵的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4更新 | 532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