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考古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四组问题。

第一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旧石器时代的部分考古成果

北京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近10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马圈沟、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数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遗址之一,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请您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特点(提示:从发掘地址、发掘成果等方面思考)。并分析考古学的发展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曾随之谜在今天湖北境内,传世文献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

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
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辞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2)指出解决“曾随之谜”的主要方法。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

第三组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材料1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材料2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3 文字:迁陵洞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3)分别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材料4   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4)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请举例说明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第四组西汉海昏侯墓园的考古发现。

材料1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敌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2在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双折式的孔子像漆衣镜,因上面绘有世界最早的孔子像而备受关注。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的情形,可以修正“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成见。
材料3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
材料4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五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材料5海昏侯墓园5号墓,墓主可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清理时发现随葬多种玉器,“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青藏东部缘边地带和中原内地的虫草贸易”。
(5)根据提供的5则材料,分别简析其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社会发展哪些状况。
2022-10-13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世纪以来,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点科研项目的推动下,考古学家对河南中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前后)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相关信息如下表。以上考古调查信息能够说明(     
城址名城址面积(万平方米)聚落面积(万平方米)文化类型备注
登封王城岗3240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城墙环壕
新密新砦7028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城墙环壕
禹州瓦店40+5050+56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城墙环壕
温县徐堡2040王湾三期文化王湾类型
博爱西金城30.8(城内25.8)王湾三期文化王湾类型疑似城墙遗迹
安阳后冈10后冈二期文化
辉县孟庄12.7后冈二期文化
淮阳平粮台5(城内3.4)5造律台文化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该区域文明最早具备国家形态
C.区域内文化发展存在差异D.夏王朝存在有充分的考古证据
2023-12-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3 . 据下表可知,新石器时代陇东地区(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甘肃大地湾早期文化(距今约 7800年)

发现黍、粟

甘肃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层(距今约7800—7300年)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鸡遗骨

甘肃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距今约5000年)

出土了多达1.8立方米的黍等粮食作物

A.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频繁B.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色明显
C.饱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冲击D.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2023-12-3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1


                                             海南岛最早的文化遗址 三亚落笔洞遗址及在其中发现的人类牙齿

1992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师生在落笔洞遗址采集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经C14测定其时间距今约为一万年。经考古对比分析,落笔洞遗址与两广大陆的白莲洞、黄岩洞和独石仔等洞穴遗存在文化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史料2下表古代大陆向海南岛移民的汉人数量

时期秦汉至魏晋唐代南宋元代明代清代中叶
数量约2万人7万多人10万人17万余人50万人217万人

——据《海南岛志》(1933年)等整理

材料二历代封建中央政府派系斗争激烈,海南岛成为流放贬谪官员的理想地方。……苏东坡谪贬儋州三年,开辟儋州学府自编经义,自讲诗书,培养造就一批人才,如王霄、姜唐佐、黎子云、符确等,使他们成为饱学鸿儒。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是当时海南文化教育的中心,有“小稷下”之称。……在广东、福建等地移民的影响下,以“闽南”移民为主的海南人所操的“闽南话”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海南话”。

——据陈纯殷《古代海南岛移民史略》等整理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于探究海南岛移民的史料价值,并对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陆移民对海南岛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1-10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一般考古研究认为,古人把玉器作为通神的工具,如动物形制的玉器、玉璧、玉琮等都是祭祀的礼器,兵器则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下表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墓葬玉器随葬品统计表

这反映出原始社会后期(     
A.文化发展模式多样B.制玉工艺发展成熟
C.人文精神已经出现D.区域文化联系密切
2023-05-04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考古材料,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距今8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有些符号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似原始社会已产生成熟文字
B良渚文化时期,多次出土了石犁及其他耘田器等多种稻田农具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C距今4300年前后芦山峁遗址大规模的聚落体量,出现“宫殿”式建筑群落社会分化已产生
D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遗址大墓中,随葬陶鼓、木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A.AB.BC.CD.D
2023-04-29更新 | 63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随葬品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随葬品情况墓主身份
百件以上;以玉器为主,无生产工具神王
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
几件至十几件;少玉器,多陶、石器上层平民
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普通平民
A.手工业技术较先进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初具早期国家形态D.中原文化得到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体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
遗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
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
元谋大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
蓝田人约115万年—65万年陕西蓝田黄河
北京人约70万年—23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
金牛山人约26万年辽宁营口辽河
A.中原核心、兼容并蓄B.本土特色、多元并进
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