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良渚古城反山墓地随葬器物表。由此可知当时(     

墓号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种类

12

约656件

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

23

466件

以玉器为主,少量陶器

15

60件

少量玉器、陶器、石器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B.部落联盟通过战争获得财富
C.阶级出现初步分化D.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A.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D.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河洛地区的苏羊遗址出土的高等级遗物兽首石雕,其外形与半拉山遗址出土的一件红山文化石雕兽头相似度颇高。由此可知(     
A.当时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南北区域经济文化各具特色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源特点D.早期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2024-01-1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2024-01-08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中存有数千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更与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距今4300年前,龙山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在其中心或都邑性遗址中的表现出现高峰,甚至形成一波浪潮。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     
A.逐渐趋向于一致性B.渐次迈入文明社会
C.萌生华夏认同观念D.呈现出交融性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等黄河流域的农具主要是器身宽厚的石铲、石刀等,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的农具则主要是骨耜,如河姆渡遗址出土骨耜多达200多件,数量众多。这说明(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当时南方农业比北方农业发达
C.南北方同时跨入了文明社会D.早期文明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
9 . 下面是我国于1996年发行的一组关于浙江河姆渡遗址的邮票:稻作农业、干栏建筑、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对四枚邮票反映的河姆渡人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栽培水稻,农具先进B.居住房屋,定居生活
C.舟船出行,渔猎为主D.崇拜太阳等自然事物
2023-12-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世纪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