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2 . 考古发现,兴隆洞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距今约14万一13万年,其中剑齿象门齿上两组人工刻画纹的起止位置、走向、深度、曲度和排列情况明显有别于各种自然营力的痕迹,是古人类为模仿自然现象或为表达某种意念而有意识地刻画、创作出来的。由此可见,该遗址区域(     
A.铁器开始用于刻画B.原始文化已经萌芽
C.图腾崇拜现象严重D.中华文明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玉琼后来演变为中原礼制的重要器物,并留下了苍璧礼天、黄琼礼地的说法,而发现于良清玉琼上的神人普面纹,后来演变成了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表明(     
A.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存在史前文明互动B.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式的
C.长江流域在史前时期更早出现国家形态D.黄河流域孕育了商周时期的礼制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经过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据此可知(     
A.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较早B.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中华文明的多元化特点D.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百家姓》里的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姒、赢、妘、妫、姥等,这些姓氏的起源共同折射出当时(     
A.母系氏族的特点B.权贵阶层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产生D.血缘关系的传承
6 . 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常作为古人祭祀时通天神之媒介。人与神有着森严的等级差别,那些掌管祭神的上层人物逐渐与人民拉大距离,成为神化了的王或巫。材料所述现象(     
A.是生产关系调整的结果B.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分化
C.标志早期文明走向成熟D.是当时神权至上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黄河上游齐家文化出现铜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祭坛和玉礼器,北方草原的新石器文化则以细小的打制、压制石器为主要特点。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B.不同文化之间缺乏联系
C.中华文明具有多源特点D.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犁耕是良渚文化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当时使用的石犁。同以前的耜耕生产相比,犁耕不仅可以提高工效,更好地改变土壤结构,而且也为条播和中耕除草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使荒地得到更大面积的开发。这反映了当时(     
A.农民阶级劳动工具单一B.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C.农业生产水平有所发展D.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写出新时器时代两种典型的文化遗存。(北方、南方各一处)
(2)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围绕此观点,对下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做出相应评价。(任选四项)
类别考古发掘评价
宫城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祭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利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作坊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形象生动传神。

——摘自江昊然《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3)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都城,研究者还存在争议。如确认这一结论,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证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玉璧和玉琮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记载。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中期的一座大型墓葬中,曾出土随葬玉璧24件,玉琮32件,这说明(  )
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B.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C.原始社会重视祭祀活动D.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