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爆重大发现,现已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见下图。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工艺可媲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 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 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1)结合材料一,列举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发展的表现。
(2)结合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2024-03-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这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郭家庄的160号商代墓中出土了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出土了 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杨育彬《河南考古50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分地”则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种“公作”与“分地”的区别,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从160号商代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当时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4 . 据考古发掘,湖北武汉的盘龙城和江西赣江中游地区的吴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具有中原商文化特点的青铜器皿;鲁北和河北的沧州也有类似的文物出土。这说明,商代(     
A.区域文化交流显著B.对地方实行有效控制
C.青铜技术日趋成熟D.奴隶制度达到了顶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6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46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四川三星堆遗址(约公元前2800年一前800年)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出土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     
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D.蜀地文明处于阶级社会
2023-11-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A.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鼎C.编钟D.唐三彩
2023-08-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10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D.《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023-07-1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