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0 道试题
1 . 儒家罕言天命,“不语怪力乱神”,结果孔子厄于陈、蔡国,孟子困于齐、梁国;司马迁也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持方枘(ruì)欲纳圆凿(意为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材料意在说明儒家学说(     
A.引领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B.端于理想,脱离了社会实际
C.继承发展,终成为主流思想D.前后矛盾,强调“德主刑辅”
2024-0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平王末年,周朝最终衰弱。戎人迫近华夏,从陇山向东直到伊水、洛水,处处都有戎人。这时候,渭水上游有狄、螈、邦、冀之戎,泾水北边有义渠之戎,洛水有大荔之戎,渭水南岸有骊戎,伊水、洛水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水上游西面有蛮氏之戎。在春秋时代,戎人偶尔进入中原,参与华夏各国的盟会。

——摘编自《后汉书·西羌传》译文

材料二   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非戎狄为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2024-02-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出身于东夷的郯子到鲁国,追溯自己的东夷祖先为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皞、颛顼6位上古帝王。孔子听到郯子的做法时,对其做法高度认可。这表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出现B.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C.礼崩乐坏局面形成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2024-0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主张。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思想介绍出处
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荀子》
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吕氏春秋》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
A.助推秦朝集权统治建立B.体现了各派学说的融合
C.巩固了统一的政治基础D.源于兼并战争的急迫性
2024-02-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从高处望去,它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背依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这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     
A.小国寡民B.无为而治C.天人合一D.柔能克刚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秦从商鞅变法以后,就出现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并存的两种土地所有制形态,随着赐田的不断赏赐,私有土地在秦土地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这直接推动形成了(     
A.分封制B.郡县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D.中央集权制
2024-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史记·秦本纪》一篇“求贤令”记载“……寡人(注: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由此可佐证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孝文帝改革B.王安石变法C.商鞅变法D.戊戌变法
8 . 作为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中的“君子”大多表示为“君长”“官长”之意。而在《左传》中“君子”则更多地表示一种道德内涵。这一变化(     
A.体现了选官标准变化B.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反映了礼乐制度崩溃D.反映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崛起
9 . 战国时期各国职事官数量普遍增加。秦国所设职官有工官、盐官、铁官等;楚国有掌管各个行业的工尹、宫厩尹等;赵国设有司工、司寇、工尹、太卜等。这说明战国时期(     
A.官员职责专业化B.官僚政治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加强D.变法运动的兴起
2024-02-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期,齐桓公要求地方官员选拔“有居处为义好学、聪明质仁、慈孝于父母、长弟闻于乡里者”:管仲创立“三选”荐举之法,“乡长所进,官长所选,公所訾相”。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品德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官僚政治逐步完善
C.已经突破贵族等级分封制D.儒家思想占据主导
2024-02-0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