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与戎狄蛮夷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民族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       
A.经济发展B.社会变革C.诸侯纷争D.华夏认同
2 .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下列分别为《春秋列国形势图》(左)和《战国形势图》(右),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①天下共主   ②礼崩乐坏   ③战争频仍   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重温历史记载的“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虽云华夷,欢若亲戚”“万邦述职,无隔华夷”“华夷志同,笙镛礼盛”“天地之际既交,华夷之情允洽”“天地交泰,华夷辑睦”等话语及思想时,禁不住激起这样一种历史情怀;“伟哉,中华民族!”

——摘编自瞿林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时吴国贵族虽自称是太伯之后,但在西周之后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则并非偶然。吴国毗临楚国,通过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吴国获得了华夏(如晋国)的支持,增强了吴国与楚国等同抗衡的实力。由此可见(     
A.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B.血缘联系保证华夏认同
C.接受华夏文化推动融合D.楚国排斥在华夏族以外
5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是“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西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中原农耕文明的扩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6 . 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则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还出现了专供辩士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     
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
C.王室衰微加速的表现D.华夏认同增强的体现
7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023-10-05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中国祭祀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

材料一   故有虞氏神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神黄帝而祖颛顼……。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

(注:“有虞氏”指舜及其后裔;“神”,祭祀;“夏后氏”指夏朝的后裔)

材料二   ……陈侯因齐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慕)克成。其唯因脊扬皇考,邵缍高祖黄帝……”。(译文:皇考孝武桓公,恭谨而有大谋略,克己至诚。我只是承袭了齐国基业,弘扬皇考的光明大统,效法以前的高祖黄帝)

——战国初期《陈侯因齐敦》铭文(部分)

(注:“因齐”,人名,齐国国君齐威王;敦,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填写材料编号)
(2)材料一、二在黄帝祭奠的目的上有何异同?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宜改姓元氏。”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

(3)材料三中“魏主”属于____民族;“魏主”强调“魏之先出于黄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光被遐荒,建此伟业,强邻蔑德……我为奴辱……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还我河山,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毛泽东《祭黄帝文》

(4)材料四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说明材料发表的时代背景。
2023-09-16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上海专用)
9 . 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     
A.礼乐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
10 . 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