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秦皇汉武,彪炳史册,秦汉功业,影响深远。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材料二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

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传承与革新的角度指出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列举汉武帝推动建设宏观经济发展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简要说明中西交通道路开辟的意义所在,并用一句话表述汉武帝系列举措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摘编自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   明清之际的学者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1)据材料一,指出儒墨法三家思想各自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概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况宋代理学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体现明清之际新思想的主张。从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有何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经济、政治都得到迅速的发展……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关于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主张“德治”“民贵君轻”B.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墨子主张“兼爱”“性本善”D.韩非子主张“法治”,逍遥自在
2024-0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4-01-24更新 | 92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圣人意味着什么?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对此问题某派思想家认为:“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璞玉”;人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学不学”。下列诸子思想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克己复礼B.清净、无为
C.民贵君轻D.兼爱、非攻
2024-01-19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鲁国大夫季桓子明目张胆地观赏专属于天子的“八佾之舞”。孔子看见此状直呼“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其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力促发展B.活跃思想引起争鸣
C.维护周礼以巩固旧的统治秩序D.明理以扩充善性
2024-01-13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96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说明他们都(     
A.努力恢复西周政治秩序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儒道互补”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下列主张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复礼”与“归仁”B.“无为”与“自然”
C.“兼爱”与“尚同”D.“变法”与“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