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儒家和道家强调道德教育共同背景。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主张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3-1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