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古典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的做法(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C.推动了官学的繁荣发展D.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024-02-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孔子对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这些成就(       
A.开启了官方修史的传统B.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D.构建起完整的儒学理论体系
3 . 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强调“礼乐不兴”最终只会“民无所措手足”。墨子认为:“为乐”只会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并指出:“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二者对“乐”的不同认识主要原因是二者(     
A.阶级立场的差异B.时代背景的不同
C.人生经历的迥异D.治世理念的分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使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D.兼具学术和政治双重功能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教育成就
(1)以“___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2)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____》当中。
2023-09-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6 .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孔子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形成儒家经典
②《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③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④元朝农学家王祯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8 .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形成儒家经典
B.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C.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许多科技成果
D.明朝徐光启著述的《农政全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
2023-08-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音乐是贵族教育中的重要的项目,一切典礼里都有音乐。当时孔子听了韶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他的教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讲音乐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注重音乐的感化力,他确信音乐不独可以陶冶个人的性灵,并且可以改变社会的品质。为尽量发挥音乐的道德功用,他有两种主张:第一,音乐要平民化,他的门人子游做武城宰,便弄到满邑都是弦歌之声。第二,音乐要受国家统制,低劣的音乐要被禁绝,当时郑国的音乐最淫荡,所以他倡议“放郑声”。

同时期的雅典知识分子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外观之美,音韵之和,能深印于儿童之心。其所引入者为善,则其将来发表于外者也为善。所引入者为恶,则其发表于外者也为恶。凡音乐上得良好之学问者,则其辨别美恶,仿佛出于天性”。亚里士多德也在《问题篇》中指出:“音乐在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在和谐的乐调和节奏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和人类心灵切合或血缘关系”。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西方对音乐教育的相同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孔子提倡的音乐教育与古希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孔子“放郑声”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政治家管仲认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孔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的儒家经典,历史教育蕴含其中。

汉武帝诏令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易》《礼》《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其中《春秋》就是鲁国的编年史。

唐高祖李渊即位不久,就组织人专门修史,目的在于“考论得失,究尽变通……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唐代设有太学、国子学等学校,学生都必须读《春秋》《国语》等史书。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在考策论时,常以历史典故作为题目。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著书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此书成为宋代及后代学校历史教育的重要教材。宋代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主典籍而参以正史”。

元朝在京师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文编译《贞观政要》等史籍,供蒙古官僚子弟学习。

明代的学校将《资治通鉴》等史书列入教材,要求学生阅读。

清代统治者规定将《资治通鉴》作为学生的教科书。

——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2023-06-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