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6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2024-04-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该时期各学术流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①道家——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②法家一一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③儒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④墨家——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上述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B.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精神
C.追求理想的政治秩序D.传承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2024-03-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概括朱熹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4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315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主张“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融合B.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C.大一统的理想追求D.封建地主阶级兴起
2024-02-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某学派创始人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列关于该学派创始人及其思想主张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学派创始人是老子       ②他的代表作是《春秋》
③他追求天人合一             ④他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2-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能忍受委屈的则能自我保全,能弯曲的必能伸直;低洼之地反能有所蓄积,陈旧之物反能便于更新;少取则可多获,纷繁则会迷乱。其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韩非子·五蠹》D.《孟子》
2024-0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8 . 儒家罕言天命,“不语怪力乱神”,结果孔子厄于陈、蔡国,孟子困于齐、梁国;司马迁也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持方枘(ruì)欲纳圆凿(意为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材料意在说明儒家学说(     
A.引领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B.端于理想,脱离了社会实际
C.继承发展,终成为主流思想D.前后矛盾,强调“德主刑辅”
2024-0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从高处望去,它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背依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这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     
A.小国寡民B.无为而治C.天人合一D.柔能克刚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思想(     
A.标志着察举制度的形成B.都受到统治者的青睐
C.均反映平民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2024-0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