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1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在讲学的同时,其与弟子们一起收集和编纂上古时代的文献典籍,不仅使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学者,也才有诸如《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等经典佳作的问世。这反映出古代教育(     
A.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B.推动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C.具有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功能D.以私学教育为主要教学形式
2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2023-08-14更新 | 64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对人类、人性,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亦是最高的政治目标。不仅仅要有血缘之爱、孝悌之德,还应该拥有“忠恕之道”,同时经过“礼”的外在社会规范的雕琢实现“立德”以塑人的积极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至理名言。孔子认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结合才能明德立行。孔子主张人自身的内省,并不断进行行为的检查、调控、修正及完善,如曾子所言及的“吾日三省吾身”,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出处与道德准则相符合,同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摘编自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材料二   宋明理学提出了“复性”说,他们认为人性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前者至善,后者有善有恶,因此道德修养的理想人格就是“存理灭欲”,恢复“天地之性”。程颢、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个天理”,因此“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朱熹认为:“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有父子之理。”道德规范是永恒不变的,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天理”,人只有遵守。朱熹的德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君臣、父子、夫妇间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是具体的且更有约束的。

——摘编自刘志华《中国儒家德育思想的转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德育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明理学的德育思想与孔子的不同。
2023-08-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关注社会秩序和稳定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2023-07-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下列说法中与之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23-07-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孔子说:“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自汉代起,“祖功宗德”成为历代帝王庙号制定的基本原则,但“曹魏有三祖,朱棣为成祖,福临(清顺治帝)为世祖、玄烨(康熙帝)为圣祖”的现象也曾频频出现。这说明庙号的制定意在(     
A.凸显专制皇权的威严B.传承儒家的礼乐制度
C.塑造君主的开明形象D.彰显以德治国的理念
7 . 孔子重视仁德在治国中的作用,曾说“子为政,延用条?子欲善,而民善矣”;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两者对仁王之治的认识反映了(     
A.儒道思想趋同B.政治理念的相通性
C.社会秩序混乱D.阶级立场的差异性
2023-07-18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
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
9 . 孔子认为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反映了儒家学派(     
A.提倡戒奢尚俭的美德B.秉持富民安民的思想
C.恪守安土重迁的观念D.蕴含思想统一的理念
2023-07-1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音乐是贵族教育中的重要的项目,一切典礼里都有音乐。当时孔子听了韶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他的教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讲音乐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注重音乐的感化力,他确信音乐不独可以陶冶个人的性灵,并且可以改变社会的品质。为尽量发挥音乐的道德功用,他有两种主张:第一,音乐要平民化,他的门人子游做武城宰,便弄到满邑都是弦歌之声。第二,音乐要受国家统制,低劣的音乐要被禁绝,当时郑国的音乐最淫荡,所以他倡议“放郑声”。

同时期的雅典知识分子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外观之美,音韵之和,能深印于儿童之心。其所引入者为善,则其将来发表于外者也为善。所引入者为恶,则其发表于外者也为恶。凡音乐上得良好之学问者,则其辨别美恶,仿佛出于天性”。亚里士多德也在《问题篇》中指出:“音乐在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在和谐的乐调和节奏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和人类心灵切合或血缘关系”。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西方对音乐教育的相同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孔子提倡的音乐教育与古希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孔子“放郑声”的认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