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32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藏富于民”,老子提出“爱国治民”的主张,墨家主张“节用利民”,法家主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这些主张(   )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主流地位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D.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孔子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为基础,但其本质上是让君主“爱民”,即“为民做主”,而不是“由民做主”。 据此可知,孔子的民本思想(     
A.带有虚伪性B.体现阶级性C.具有空想性D.缺乏操作性
2023-12-21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     
A.体现强烈的民本色彩B.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2023-10-17更新 | 224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 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对人、事、社会和自然进行广泛的探索。这反映出当时思想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已经冲破封建迷信的束缚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关注重点由天命转向现实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
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
2023-01-09更新 | 86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认为,“仁爱”是孔子公共性思想的核心,“仁”既是个体内心存有,同时也是个体在公共交往,政治活动中所需要贯彻到底的原则。孔子希望怀有“仁”德的圣贤、君子,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品德,努力实现社会大同团结和个体自适其性的公共生活理想。可见,孔子的公共性思想(     
A.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B.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和谐
C.实现了功名与道德的结合D.提倡无差别无等级的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
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
2022-06-27更新 | 2033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