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孔子对传统的《诗》《书》《礼》《乐》等典籍加以整理,并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这些成就(       
A.开启了官方修史的传统B.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D.构建起完整的儒学理论体系
2 . 下表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史料出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鲁哀公曾就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并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
2024-03-13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探源与大变革-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3 . “推己及人”“随遇而安”“视人如己”这三个词语按顺序分别渗透了下列哪三家学派的精神(     
A.道、儒、墨B.道、墨、法C.儒、墨、法D.儒、道、墨
2024-0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国历史》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认为,先王按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按照利润和财产征收商税;“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有战事才征召他们,无战事时则免除)……先王以为是。”据此可知,孔子(       
A.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B.倡导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
C.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D.主张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
2024-01-02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孟子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荀子说“土之与人也,国家之本作也”。这些思想在当时(     
A.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B.促进分封宗法制度瓦解
C.反映不同阶层共同理想追求D.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强化
6 . 《说苑》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B.有教无类C.天下大同D.为政以德
7 . 春秋后期,法家先驱宣扬“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强调“去仁爱,专任刑法”。这一变化说明(     
A.德治主张社会影响有限B.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儒法结合符合历史趋势D.时代发展影响价值抉择
2023-11-02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8 . 《论语》中记载孔子称许管仲有“仁”,但也评价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也?”这可以反映出(     
A.孔子反对管仲改革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孔子坚守克制合礼D.宗法体系彻底崩溃
2023-10-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先秦时期两位著名思想家的部分主张。由此可看出他们(     
人物主张
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持守本真,以“无为”治国,“使民无知无欲”
孔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主对臣民道德感召,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为而政令可行的效果
A.顺应了封建贵族参政要求B.积极探索理想的治世之道
C.主张发挥君主无为的作用D.试图重塑时代道德价值观
2023-08-29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