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孔子在编订《春秋》时,开始使用“春秋笔法”叙事。正所谓“为亲者讳,为尊者讳”,讲求“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的出现(     
A.使史书编纂进入“信史”时代B.与孔子的政治理想密切相关
C.推动人伦关系向政治关系转化D.是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
2023-01-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论语·述而》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先天善端。《荀子·天论》道:“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这说明先秦儒者(       
A.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善性B.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格境界
C.强调群体道德价值的认同D.重视主体道德力量的发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孔子主张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然而,他又高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判别人才的标准。这表明孔子(     
A.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B.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C.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D.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4 . 儒家最为经典的一句话莫过于“仁者爱人”,但是儒家所提倡的爱人是有等级的,有差别的爱,“墨学十义”中最有名的一点也与爱有关,那便是“兼爱”,这是一种无差别的爱。造成儒墨这一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异
C.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不同D.学术观点的完全相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律性。以下主张体现孔子“仁”的精神内涵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相爱、交相利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6 . 《论语·八州》中记录了孔子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遵守礼仪有什么用?”这反映出孔子(     
A.主张真诚地关爱他人B.认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重视以行动去践行礼D.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7 . 孔子曾说,在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中,必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去食、去兵,而不可无信。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见二者都
A.强调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B.适应了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需求
C.总结前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D.主张施行仁政以稳定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     
A.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10-15更新 | 1181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老子认为,人应效法道(自然)而生活,如果人人都能“谦下不争”,社会才能稳定。该主张(     
A.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B.意在培养大的道德素养
C.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D.体现了广大民众的愿望
10 . 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     
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
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
2022-09-08更新 | 1062次组卷 | 1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