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指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一思想主张(     
A.体现了仁政治国理念B.为汉初统治者所推崇
C.代表了下层平民利益D.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30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2023-10-25更新 | 286次组卷 | 1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第一、二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天津专用
4 . 先秦时期一思想家认为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该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7 .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对农民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论语·八佾》中有一段话,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意是说,周朝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由此可知,孔子(     
A.具有改革精神B.主张恢复周朝礼乐制度
C.反对制度束缚D.注重修正统治者的修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D.“有教无类”
2023-09-09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反映了儒家学派(       
A.把富民安民作为终极目标B.发家致富的功利思想
C.民富才能国安的民本思想D.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