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论语——刑政》

材料三   前代国祚(国祚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

材料四


(1)归纳材料一、二中儒家的治国思想。
(2)指出材料三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
(3)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汉初分别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火,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四:(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族关系处理方式上有何异同?
(2)材料三中的“五经”指什么?孝文帝在政治生活中是怎样推行“五经”之义的?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民族融合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