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并感叹: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这表明(  )
A.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B.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
C.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D.文化融合趋势逐渐增强
2 . 东海西海,心同理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时期     中国西方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人是政治动物……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摘选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们协议联合组成他们生活在其中的政府,将一部分权利交出,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为了确保社会约定的实现,必须分权而治, ……立法权属于人民,执行权和对外权属于政府或君主;执行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

     --洛克《政府论》


(1)阅读时期①的两则材料,写出这一时期的大致时间,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看法及共同点。
(2)阅读时期②的两则材料,指出王阳明和路德在目标与思想方法中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西方产生这一共同变化的时代背景。
(3)阅读时期③时期两则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思想的本质区别,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2-03-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3 .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指出:“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就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作者旨在说明
A.周公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集大成者
B.中国文明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特征
C.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内容不断变化
D.礼乐文明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8-11-24更新 | 448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选修)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请问题: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甲、乙说法的依据何在)?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2)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课题研究的题目。
(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在历史上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