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春秋末期) 范袭耕作于五湖,教当时落伍于中原的当地越人制陶、养鱼等技术,使该地制陶、养鱼技术富甲天下: 提出“经济循环”、“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完物上种”、“薄利多销”、“资金流转”、重视地利“平来齐物价格”理论;其贸易范围之广,南及楚、越,北达辽东,西逾晋陕。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摘编自侯同江韩立样《商圣范蠡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范蠡务农经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范蠡发展经济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2018-05-09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3 . 富国与富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鞅)

材料二     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王安石)

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

民则在官。仓库盈实,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司马光)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富国与富民”的不同看法,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富国与富民的角度评述王安石的理财新法。
2020-04-27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及至到了诸如尧、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然则,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且更甚于前。今之人君的演变现状,“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材料二

他在谈到臣之责任时又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度出现前后及演变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黄宗羲的观点。

2017-06-02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先哲,有很多开创性的思考和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希腊人并非不关心政治问题。最早的哲学家泰利斯、梭伦也是政治家,大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有政治、伦理的专著。然而,思考宇宙问题是他们首先着重的,也是希腊思想的特色。在孔子以前,识字和文化知识,是“史官”所垄断的,他们所负责管理的文化资料,无不与政治权威有关。所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强调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这种文化的对象,几乎是唯一的对象,是关于当世的政治权威的问题,而从未“放手发动思想”来考虑宇宙问题。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即《天演论》)中曾指出,人类一个迷惑不解的问题是祸福无常,是善人得不到好的果报,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善恶果报的问题,打动了愚夫愚妇的心灵,也打动了哲学家的心灵。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就倡导一种恶人下地狱、善人上天堂的想象,恐怕这不是他的创造发明,不过是当代普通人对此想法的集中表现而已。

——摘编自顾准《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史官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整理柏拉图思想和中国“史官文化”的不同特色,并据此分析说明希腊思想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为打破“史官”文化垄断所作的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并分析他形成这种“想象”的社会原因。
6 .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它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又折射出浓厚的时代背景。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历史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7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1)依据上述表格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三个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2018-0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题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