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     
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
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
2022-09-08更新 | 106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   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

——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2018-11-28更新 | 2247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明德湘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