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9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思想主张。下列选项属于儒家的是
A.“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2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     
A.体现强烈的民本色彩B.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2023-10-17更新 | 219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书·艺文志》记载,子产在郑国为相时进行改革,“铸刑书”使得郑国小有中兴之势。孔子对子产持赞赏态度,且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采用刑罚来治理鲁国。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借助法家生存B.以法治国思想的发展
C.改革成为百家共识D.法家备受统治者重视
5 . 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下列孔子言行体现孔子仁的主张是
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论语》记载,孔子在回答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的问题时,指出:“必也正名乎!名 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矣。”这反映了孔子治国思想中比 较重视
A.为政以德B.规则秩序C.法治思想D.礼法并重
2021-04-23更新 | 548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09孔子与老子-【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人孔子:达到中国人威望的巅峰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是历代皇帝的治国之本。到清朝时,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近两千年间,孔子的个人声望始终维持在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落魄孔子:“打孔家店”之风日盛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写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
罪人孔子:孔子成过街老鼠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形成反孔高潮,那个时候对孔子的贬损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孔子名仲尼,家中排行老二。于是在那段时间,孔子就被蔑称为孔老二或孔二。在那种大环境下,很多人从尊孔转变为反孔。
平民孔子:仲尼变得“萌萌哒”台湾漫画家从1986年开始,创作了《孔子说》等多部四格漫画,1990年由三联书店引进大陆的,用漫画乃至搞笑的方式讲述他的故事,其独特的魅力让当时很多人惊叹不已。
雕像孔子:国学复兴,孔子复归圣位?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中国成立了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2011年1月12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前落成,但是仅仅三个月后,孔子雕像便被移走,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中。

——摘编自李岩《孔子形象在历史上的变迁》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8-03更新 | 48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6月高考临门一脚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