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强调“礼乐不兴”最终只会“民无所措手足”。墨子认为:“为乐”只会使“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并指出:“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二者对“乐”的不同认识主要原因是二者(     
A.阶级立场的差异B.时代背景的不同
C.人生经历的迥异D.治世理念的分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使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D.兼具学术和政治双重功能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孔子教育成就
(1)以“____”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2)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____》当中。
2023-09-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4 . 《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释疑》解读:“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札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由此可知,孔子思想(     
A.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B.以继承传统为目标
C.有助于恢复西周制度D.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
2023-12-0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高潮。
(1)填写下列简表的相关内容
学派时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儒家春秋孔子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____;②为政以德;③主张恢复周礼
2.教育贡献:①教育思想:____、因材施教等:②首创私学
3.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战国孟子1.____
2.人性善
战国____1.人性恶2.主张隆礼重法
道宗春秋老子1.哲学思想:①“____”是世界本原;②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①____;②小国寡民
战国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法家战国韩非子“以法治国”____
墨家战国墨子________”、“尚贤”、节俭(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
阴阳家战国邹衍认为五行同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2)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你的看法呢?并请举一例说明理由。
2023-10-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7 . 《易》、《诗》、《书》、《礼》、《春秋》等古代文献曾经孔子修订整理,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实际上都是一些古代政治文献,所谓“皆为政典”。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强调治国之道B.孔子创立儒家经典文献
C.中华文化表现出连续性D.儒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2023-07-06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政治家管仲认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孔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的儒家经典,历史教育蕴含其中。

汉武帝诏令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易》《礼》《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其中《春秋》就是鲁国的编年史。

唐高祖李渊即位不久,就组织人专门修史,目的在于“考论得失,究尽变通……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唐代设有太学、国子学等学校,学生都必须读《春秋》《国语》等史书。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在考策论时,常以历史典故作为题目。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著书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此书成为宋代及后代学校历史教育的重要教材。宋代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主典籍而参以正史”。

元朝在京师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文编译《贞观政要》等史籍,供蒙古官僚子弟学习。

明代的学校将《资治通鉴》等史书列入教材,要求学生阅读。

清代统治者规定将《资治通鉴》作为学生的教科书。

——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2023-06-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孔子
(1)生平: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
(2)主张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适时改良。
(3)成就①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②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古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06-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90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