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2019-05-29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2019-05-23更新 | 491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3 .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一同天下”,庄子曾提出了“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则提出了“制天下”“进兼天下”“为天下主”“令行禁止于天下”等主张。这表明
A.诸子争夺对舆论领导权
B.学术自由争鸣氛围丧失
C.谋求政治统一成为共识
D.各派既斗争又互相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上述思想相吻合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B.“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5 . 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
A.韩非子孔子
B.韩非子老子
C.孔子老子
D.老子庄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一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7 .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019-04-18更新 | 379次组卷 | 26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龙东南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2019-04-17更新 | 456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
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2019-04-03更新 | 482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被誉为“终极关怀的觉醒”。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B.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C.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D.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