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废除宗法制度
C.削弱贵族政治
D.强化政权合法性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文渊阁

图四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8-01-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2018-01-23更新 | 2554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2018-01-20更新 | 43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5 . 下列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是
A.太尉、通判
B.丞相、参知政事
C.御史大夫、刺史
D.郡守、巡抚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材料二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三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五: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至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

(4)材料四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

(5)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五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7-12-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两府三司制
③内阁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
2017-12-04更新 | 67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
A.丞相B.三公C.太尉D.御史大夫
2017-12-04更新 | 15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10 .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尚书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