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图是 1985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银币之一,纪念币正面有“陈胜吴广——公元前 3 世纪”字样。该纪念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灭六国统一全国B.秦朝的农民起义
C.开通了丝绸之路D.实行南北面官制
2 .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以李斯《仓颉篇》,赵高《爱历篇》,胡毋敬《博学篇》,所谓三仓为字书,即以此三人编写的字体,为标准小篆用字,小篆在秦国是正体,官方的衡量度、皇帝的诏书、及纪念性质的刻石等,正式庄严场合的使用字体,都为小篆撰写。秦时,书同文,这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标准化。

——互联网百度文库

材料二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材料三   阿拉伯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不容易正确地读音和拼写。它的书写也不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而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写。土耳其的法律条文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加上文字教育的落后,造成普通民众对政府的通告、条例,一问三不知,受到权贵、官员的欺压,也不知如何诉苦。凯末尔曾说:“我们必须让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地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



凯末尔亲自授课,推动文字改革

1928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字母改革法》宣布废除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逐渐摆脱陈腐的旧语言,日益变得富有活力起来。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1)结合所学,简述秦统一文字的目的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概括凯末尔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原因。
2019-05-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摘自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材料二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次,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是我们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一致性”?并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意义。
2016-12-12更新 | 10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2010年央视电视剧《神话》中,主角易小川穿越时空来到秦朝。下列情节有可能在当时出现的是
A.在铁匠那里买了把锋利的灌钢刀来防身
B.被秦始皇任命为九原郡刺史,监察辖区内官员
C.带领秦军,用火炮攻打岭南地区
D.人们把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事迹画成壁画,予以纪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