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某位同学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信息结论
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矛盾尖锐
B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
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旗”直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D此三者(萧何、韩信、张良),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刘邦善于用人
A.AB.BC.CD.D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卷号简牍内容摘录初步研究成果
Ο《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
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
《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推断以上简牍抄写的时期,并扼要说明理由。

3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及表格中提供的角度和信息,填写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宗法体系逐渐瓦解。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
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王朝。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中兴。罗马法发展至万民法。

(2)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两项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8-06-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2022-1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8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刘邦“约法三章”的记载。由此可推知
史籍记载
《史记》(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汉纪》(刘邦)与秦人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三国演义》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A.史籍记载的真实可靠性B.西汉政府意图取信于民
C.汉政权取胜的重要保证D.小说没有史料研究价值
6 . 下表为书籍《北京历史文化》目录及其所涉及的部分内容,“目录”对应的“涉及内容”正确的是
北京历史文化涉及内容
第二讲北京湾里诞生的早期国家和城市
第三讲屏障中原的军事重镇
第四讲迈上五朝帝都的丹墀
第五讲近现代的百年嬗变

①设置大都留守、大兴县令   ②卢沟桥抗战、北平的和平解放
③设征北将军府、范阳节度使叛乱   ④乐毅伐齐、荆轲刺秦王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2020-11-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时期客卿主要事迹
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
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
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睢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
C.合纵连横牵制削弱其他国家D.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评价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
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2020-05-31更新 | 925次组卷 | 40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垦起。—《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
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B.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
C.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
2020-10-24更新 | 440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表“古代中央机构的变迁”,从根本上反映了
秦朝唐朝明朝清朝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A.中央集权的完善B.中央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