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灭六国后,以原来秦国通行的字体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为规范化字体,统一了全国文字。这一举措(     
A.是秦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巴人是南方的一个重要族群,在春秋战国时被中原鄙弃为“西南蛮夷”,“西戎之国”。秦国统一全国后,非常重视对巴的管控。根据所学判断推测,秦朝为加强管控采取的措施是(       
A.移入居民,徙六国豪强充实边疆B.设置州县,地方长官由政府任免
C.修筑长城,防止少数民族的入侵D.怀柔政策,借儒学实现文化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为了巩固统一的新兴政权,秦朝统治者对各种制度进行了“重塑”,其中,经“重塑”而成的中央官制是(       
A.郡国并行制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二府三司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能兼并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并对这一趋势进行简要的评价。
2023-12-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反映了(     
A.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度B.秦汉注重史学研究和编撰
C.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弱化D.秦汉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论语——刑政》

材料三   前代国祚(国祚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

材料四


(1)归纳材料一、二中儒家的治国思想。
(2)指出材料三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
(3)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汉初分别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2-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请任选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11-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指导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

材料二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   “大一统”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大一统”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到思想一统和文化认同。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卷十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出现“统一”趋势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如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主要职能
郎中令宫廷警卫
卫尉宫门屯卫
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宫廷车马
奉常宗庙、礼仪和教化
宗正皇室宗族
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
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