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是湘西里耶古城一号井遗址出土的秦代《户曹上计文书》木牍,下列对该历史文物评述正确的有

①汇总了所辖诸县当年户口垦田等情况
②御史承担参与对该类文书审核的工作
③文书是秦朝推行行政管理的重要形式
④审核结果是中央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地方治理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判断图1、图2、图3所属的朝代,并说出判断依据。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2020-11-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9高二上·北京·期中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相国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汉书》卷二十三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体现的是哪家的思想?战国时期哪个国家以此为指导思想?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推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
(3)材料三中“邪辟之说”是指什么?为了“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中提到的政策,分别是由哪位帝王实施的?
(5)在不同时期,统治者分别选择上述三种不同的思想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简略评述中国历史上思想与政治的关系。
2020-02-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2016-11-27更新 | 23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无锡江阴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