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统一后,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从秦代可考的十二名博士看,“淳于越、伏胜、叔孙通、羊子、李克、圈公六位都是儒家,黄疵为名家,卢敖为神仙家,其余四名不知学派”。这一举措试图(     
A.贬低士人的政治形象B.瓦解世家大族的势力
C.确立儒家的统治地位D.消弭地方的反抗情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中关于做官的详尽阐述。这反映了秦朝(     
·要清白正直,慎重严谨如一、没有私心,赏功罚过得当。
·要待人和气,与人相处诚挚讲信义,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要勤于政事,摒弃私欲杂念,多多反思自己。
·要尊敬贤能善待俊杰,无论在野为民还是在朝为官都始终如一。
·要能刚柔相济,仁义忍让,那么蛮横无理的人也对你无可奈何。
·要审慎对待耳闻目睹口言之事,听说十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
·要戒除安逸享乐的念头,要忠诚,不为贪图富贵做官,要正行修身。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治国理念以法为主兼采各家
C.为吏之道必须正行修身D.地方治理注重道德教化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吉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汉代画像石“泗水捞鼎”。史载大禹铸九鼎,代表天下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以后,随着朝代兴亡,九鼎先后为商和周所得。战国时,东周灭亡,九鼎不知去向。有传言九鼎落于彭城(今徐州)泗水。秦始皇东巡琅琊时,动用大量人力寻找打捞,但未果。对上述史实评论正确的是(     

A.秦打算通过九鼎为统一做舆论准备B.秦始皇巡游天下造成了沉重的赋役
C.统治者重视政治传统的延续和继承D.画像石确证了九鼎记载的真实可信
昨日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4 . 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
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5 . 秦汉时期的民族边疆治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仁德”,倡导感化;二是推广农耕,改造或改变当地生产方式;三是移风易俗,大力进行华夏礼乐和习俗教育。这些措施(       
A.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体现了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特点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维护了宗藩关系的长期稳定性
7日内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内史本为周官,掌天子八枋之法。秦仿周制,因设内史,为中央官职,仅次于相邦或丞相。完全推行县制之后,内史成为主管经济的中央官员;完全推行郡制之后,内史职掌发生第二次变化,据岳麓书院藏秦简,多次出现“内史郡二千石官共令”,这反映了(     
A.疆域变化影响内史管辖权B.经济发展使内史职权调整
C.内史与二千石的郡守平级D.中央集权使内史职权变化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秦简记载,当时曾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这些情况整体说明秦朝(     
A.国家治理尚需完善B.交通运输系统落后
C.基层官吏素质低下D.文书行政机制滞后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考前巩固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柳宗元对秦朝的某一制度给于高度评价:“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一制度应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度D.郡国并行制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迁移民至“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四年(前213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这些移民活动意在(     
A.巩固大一统的局面B.改善边疆的民族关系
C.在全国推广郡县制D.扩大国家赋税的来源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