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4 道试题
1 . 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
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
2 . 秦汉时期的民族边疆治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仁德”,倡导感化;二是推广农耕,改造或改变当地生产方式;三是移风易俗,大力进行华夏礼乐和习俗教育。这些措施(       
A.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体现了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特点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维护了宗藩关系的长期稳定性
昨日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统一后,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从秦代可考的十二名博士看,“淳于越、伏胜、叔孙通、羊子、李克、圈公六位都是儒家,黄疵为名家,卢敖为神仙家,其余四名不知学派”。这一举措试图(     
A.贬低士人的政治形象B.瓦解世家大族的势力
C.确立儒家的统治地位D.消弭地方的反抗情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迁移民至“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四年(前213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这些移民活动意在(     
A.巩固大一统的局面B.改善边疆的民族关系
C.在全国推广郡县制D.扩大国家赋税的来源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的部分秦简中,户主名前均冠以“荆”,表明其为荆地遗民;秦统一后,六国遗民通过重新登记户籍,成为“新黔首户”,已然不见“故六国”的标记。这是因为秦朝(       
A.推行严刑峻法B.移民地位低下
C.强化国家认同D.户籍体系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岳麓秦简《行书律》中规定:传行书,署急辄(立即)行,不辄行,赀(以财物赎罪)二甲。不急者,日觱(完毕)。留三日,赀一盾;四日以上,赀一甲。二千石官书不急者,毋以邮行。这一法律条文反映出当时(       
A.法律制度的细密严酷B.国家体制运行规范有序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道路交通体系覆盖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统一后的国家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中央—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     
A.直接体现了儒家的大一统理念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C.展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征D.有效巩固了秦王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秦简牍出土地示意图。其中云梦睡虎地秦简一千余枚,其中多是秦律及法律问答。龙山里耶秦简三万余枚,是一个县的档案,主要为政令与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两湖地区秦制更为突出B.楚文化被秦文化所取代
C.历史解释依赖一手史料D.秦有效推动了文书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道路网,其中有一条“直道”从咸阳出发,纵深960千米,直抵内蒙古腹地;栈道长达800千米,这条路的很多地方需要架设石桥,或者采用加固措施,用以越过或穿过高山,还有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这(     
A.体现出秦朝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B.有利于加强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
C.稳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统治格局D.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