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晋文》所载傅玄《掌谏职上疏》中认为郡县制的实行是“荡灭先王之制”。《文选》载陆机《五等诸侯论》中认为秦代实行郡县制是“忘万国之大德”,其国运不能长久实由此所致。“颠沛之衅,实由孤立”,没有形成“万国相维”之势,所以很快就败亡了。曹炯在《六代论》中也认为郡县制不利于专制统治者长久维持自己的家天下。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班固《汉书》

(1)材料一中的学者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评价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并说明该制度带来的问题及成功解决的措施。
2023-11-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在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从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311589),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的整合或涵化,其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的光临。自永嘉五年以后,虽然有大批中原的士族南渡,但仍有很多的汉人留在北方;新迁入的游牧民族自然也挟带着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于是引起了双方的“文化采借”。在大部分时期内,农业民族是居于指导者的地位,五胡建国于中原后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多出自汉人的设计。当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思想冲突、种族纠纷、政治斗争等现象难免会经常发生,甚至导致若干悲剧的上演,但随着时势的推移以及双方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伟大的历史任务。

--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统治越族地区采取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的特点。
2023-06-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半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烃足等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一对战图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四方,又信阜神鬼之说,“巡游无度,使百姓疲蔽”,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这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但为什么秦朝因此灭亡,而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胞“遵先王之道”, 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能“受忠直之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好贤”, 赏罚分明,到晚年又能改正以往的过失,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的原因。

——梢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材料三泰迸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托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 (地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利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


(1)根据材料一二,选择其中一个对汉武帝评价的观点,并概括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归纳历史人物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及其影响。
2022-12-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