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摧毁了由血缘和出身垄断土地的等级制度,推动了社会成员全国性的流动和土地的自由买卖;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官僚制度把平民的流动性引入政治,官职由君主任命而无法世袭;科举制造定了平民进入国家管理部门的普通统一标准,"朝为田舍部,恭登天子堂"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可能;析产继承制(由儿子分别家产)决定了中国社会难以形成代代世袭的地方豪强,社会难以形成固化的等级。

——摘编自寒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材料二   清末科举制度被度除以后,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许多开明士绅流向城镇从事"自由职业",以至社会中出现了一个"绅商"阶层,他们或创办新式企业,或投资铁路和矿山开发,成功地跃入民族资产阶级行列。许多士人开始学习科学,崇尚发明创造,提倡投资设厂。随着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士绅也开始在城市里从事立完、自治活动。据学者统计,清末语政院和各省语议局议员91%具有传统功名。此外,士绅阶层还在城市组织社团、兴办报刊、出版西方书籍。

——摘编自李明伟《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大约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而当前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的现象也日渐增多。随着乡镇企业和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亿万农业劳动者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劳动力逐渐下降,在城市中"白领工人"比重迅速上升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增加,新职业不断涌现,人们的择业机会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体制内的单一身份向多样化发展转变。农民可以到城镇务工经商,社会成员可以自主创业,农民和工人通过考试选举等方式可以转变为公务员或事业人员。

——摘编自黄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清末民初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国古代和清末民初社会流动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的历史意义。
2024-05-3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1932年11月1日,创刊近三十年、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四百多封征稿信,征求关于“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答案,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以下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梦”:

“中国梦”人物
对于未来的中国,也可说二十年后的中国,我以为只有三种可能局面。一是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是沿海各地变成属地或共管区域,而内地却还能独立,不受帝国主义支配;三是中国完全能独立,印度、朝鲜也独立,帝国主义因此寿终正寝。但我只希望第三种局面快快成功。陈翰笙(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亦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为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八)未来的中国,有特创的选举法。详言之:人民皆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惟按中国敬老尊贤的文明习俗,各县人民推本地老成人为代议士,而任用青年二三人有专门学识者为秘书。......
马相伯(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辞。徐调孚(《东方杂志》文艺栏编辑)

——以上材料摘编自《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

材料二:毛泽东有一个20年完成工业化时间概念,他计划在党执政后用3年时间作准备,“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由此推及,毛泽东希望在1973年左右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任务,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这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绪集中在工业化和现代文化上。

——齐卫平《论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与中国梦》

材料三: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习近平语录,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中国梦”具体内涵变化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3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出版救国”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2024-05-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包租制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包租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相对较为自由,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拥有转让所佃耕土地的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

——卞利《明清土地租佃关系与租佃契约研究》

材料二   2011年中国正式启动土地确权全国试点。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项权利的确定。确权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等原则。土地确权可以有效化解土地纠纷,提高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数额,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村生产力,进而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到2018年底,除少数边疆民族地区以外,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梁鑫《土地确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新发展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农村振兴应注意的问题。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1862年,结束了长期的内战。面对美国、欧洲对皮革、羊毛等产品的巨大需求,阿根廷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为解决劳动力的不足,阿根廷鼓励各国移民,至1914年,欧洲农民定居阿根廷的达到330万人。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境,外国资本成为阿根廷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1913年,阿根廷的出口总额达到5.19亿金比索,40年来年均增长率接近40%。其中,农牧业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接近97%18801914年间,阿根廷这一时期被誉为现代化进程的“美好时代”,是当时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董国辉《18801914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等

材料二   阿根廷的“美好时代”持续到1914年。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民族工业成为阿根廷社会的共识。1946年,阿根廷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阿根廷工业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时期。战后30年间,阿根廷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2.45亿比索,比1944年增加了196.6%

——摘编自徐文渊等《阿根廷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80-1914年阿根廷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问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二战前相比,阿根廷的经济政策在二战后有什么新变化,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024-05-14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第二阶段诊断试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方面引入苏联或美国的技术和资本,但避免沦为其依附者:另一方面,进行内部组织深化,动员国民拥有的全部资源,首先是劳动力持续投入,集中用于国家认定的优先战略方向。19501960年,借助苏联技术和资本推进重工业化;19801990年,借助海外华人资本和国内积累推进轻工业化:进入新世纪后,借助国内积累和欧美资本,再度推动重工业化。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进而迅速超过美、德、日三国之总和,拥有了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成为典型的“生产型国家”。

——姚中秋《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生产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因。
2024-05-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认为公民的自由只存在于权力不会被滥用的国家。为了保障自由,我们就必须防止权力的滥用,而防止权力的滥用除了用可以与之抗衡的权力来制约权力之外,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以权力来制衡权力既是防止权力被滥用的手段,也是保障政治自由的必要手段,这是权力制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孟德斯鸠的时代,当他提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将当时法国极端集中的君权分开。当洛克提出君权拆分的时候,英国国王的权力已经是拆分之后的君权,所以说洛克所做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危险。而孟德斯鸠则不然,孟德斯鸠当时还生活在路易十四这个“太阳王”的夕照之下,尽管当时的法国战乱不断,矛盾重重,但是君权自路易十四收回之后,却也一直没有被削弱。所以孟德斯鸠提出分权理论确实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摘编自胡庆利《孟德斯鸠自由理论研究》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从未经历过封建主义,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国家”。因而,以杰弗逊为代表的美利坚的设计师们在构筑国家政体的问题上,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美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出了“立体分权”“双重制衡”的理论: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现“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州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即把分权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美国1787年宪法是“立体分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标志。但在国体确定的条件下,分权制的背后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美国政治的垄断,美国两大政党非极化的深刻根源在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

——摘编自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提出分权理论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提出分权理论“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立体分权”理论,并分析影响西方近代政体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概括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趋势,并任选一例说明其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党人满心以为只要实行了西方民主议会政治、政党内阁的政治制度,中国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可是,那些说起来很动听的东西,在西方国家也许取得过一些成效,但如果不顾中国国情,硬搬到中国社会中来,就会全然变样。一开始,普选徒具形式,而且弊端丛生;多党制成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工具。等到袁世凯代表的旧势力作好了准备,猛扑过来,就连那点形式上的东西也被毫不费力地抛到九霄云外了。种瓜得豆,这是创业者始料所不及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从193111月到19341月,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数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在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经历了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由工农苏维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1936115日,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贺永泰《承前启后的转变与过渡——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1935年—1937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政权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实现人本身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形成了探讨人、尊重人的思潮。

——摘编自王永本《古希腊的人本思想》

材料二   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与亚洲女子结婚的马其顿人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三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举办集体婚礼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上述材料,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