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中最主要的“丝银贸易”,使中国的丝织品进入美洲,而白银流向中国。许多西班牙官员在观察这一贸易时,并不关心西班牙人、菲律宾人在交易中获得了多少商品,甚至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运来的是自己国家的糟粕,他们的视线只集中在金钱本身。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财富就是金银。只要金钱的本体流向国外,就是西班牙的损失。当时,流出的白银大多会留在中国,因此,中国被视为欧洲和亚洲白银的中心。西班牙人认为白银等贵金属外流,也将间接在军事上对西班牙造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外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迫使王室不得不进行干预。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西班牙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态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个时期亚欧之间贸易的相同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岛上(海地)有约三万名自由之身的白人,还有人数约略相当的黑白混血儿和四十八万名奴隶。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岛上的矛盾情势随之引爆。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于是,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从而爆发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材料二经历百余年奴隶政权的严酷统治,这些得到自由之身的黑人决心放个长假。重返工作岗位后,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同时,独立后的海地赫然发现自己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以维持“稳定”。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地发生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地独立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
2024-05-2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医疗原则,并指出其文化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医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州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1912193947307739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5-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说明材料一中“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2)阐释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05-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世纪以来,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欧洲经济发展》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概述18—19世纪欧洲“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主要表现。请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2024-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李腾《秩序重构下的11—1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2世纪西欧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影响。
2024-05-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2024-05-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哥伦布年表

时间主要事迹
1451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
14661474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读过《马可·波罗游记》
1476在里斯本办起了一个编制海图的企业,坚信地圆学说
1484向葡萄牙国王首次提出向西航行的建议遭到拒绝
1486受到西班牙伊莎贝尔王后的召见,王后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哥伦布的计划
14921012国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协议,到达圣萨尔瓦多。
1493925率船队第二次西航
1495他们在伊莎贝拉城掠获1500名印第安人为奴隶,遭到印第安人反抗
1497530第三次驶向西印度,船队途中发生内讧
150243第四次航行,发现现在中美洲地区,建立殖民点
15055应召拜见国王,拒绝放弃在西印度的利益
1506520殁于巴利亚多利德,终年55岁,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地区

——摘编自孙家望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结合材料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自拟观点,并就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释合理,条理清晰)
2024-04-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