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2022-08-08更新 | 432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政策的制定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概况
秦朝“重关市之赋”"商无得籴(买进粮食)"
汉初统治者倡导“欲为省,毋烦民"“务省徭费以便民”“开关梁”,免征关税,“弛山泽之禁”,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

——摘编自田吕五、漆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倘不能要善地处理春秋战国以来彼此独立的文化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让各种传都能受到充分尊重的政治体制,那么军事统一就会迅速崩溃。刘邦作为一个崛起于阡陌之中的布衣天子,以恢宏的宽容气度表现出对各地文化传统的极度尊重。汉代诸侯王国与朝廷“同制”,王国在封国内可以自行征收赋税,还有权推行、发展王国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王国的权力始终都是皇权封赐的,他们是皇帝的臣属,必须奉行中央统一的政策法令,不得擅为法令。

——摘编自李源澄《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汉初商业政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治国思想的视角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差异,并概括汉代地方治理体制的特点。
2020-1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在秦汉时期,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县的机构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不及秦汉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0-03-06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建立起大一统帝国后,秦始皇继续开疆拓土,他派兵北击匈奴、攻打岭南(今两广一带)打通西南夷。然后在新占领的地区设立郡、县等行政机构,如在北边设九原郡、在岭南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他还命令修筑直道、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罗马帝国积极对外扩张的同时,外贸蓬勃发展,但传统的罗马公民法对经贸纠纷涉及很少。此外,帝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特别是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被征服民族与罗马公民的矛盾,不断激化。为加强统治,罗马统治者在公元3世纪颁布法令,授予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这就是万民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况秦始皇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措施,结合所学,总结这些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万民法的目的。
2020-01-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