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o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2 . 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政权的稳定,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保证民主共和、防止袁世凯专权的?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3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读史札记》

材料三: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又称“各族人民的法”。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在法的渊源上,主要采取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学家解答、皇帝敕令等形式。在内容上,更多的涉及财产关系和商业关系。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更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具有某种国际法和自然法的性质,现代国际法的语源就直接来自万民法,产生于公元前242年。

材料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的政治制度。并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罗马《万民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