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从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体现在(  )
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分权制衡限制专制皇权
C.决策程序更加规范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 .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统一六国之后,政府所属的“祠官”对全国山川的官方祭祀进行了统一安排,关东地区列入官方祭祀的对象有山五川ニ,关西地区则是山七川四。秦朝这安排
A.强化了秦人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儒学影响力扩大
C.改变了祭祀的社会功能D.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差异
3 . 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大意是有事必须书面请假,不许口头或别人代请,政令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传达)《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表明秦代
A.君主专制强化官员唯命是从B.文字发展使用日趋成熟简便
C.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D.政府部门分工明确运转高效
4 . 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说明
A.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核心D.国家疆域得到了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史记》载“至秦有天下,悉纳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这表明
A.秦王完成统一不合圣制B.秦朝完全继承六国礼仪
C.六国与秦朝廷人才济济D.六国拥有尊君抑臣传统
6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
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这反映出
A.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
C.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岭南之坳井入嗪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
A.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B.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
C.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D.不利于现固秦王朝的统一
2021-10-17更新 | 183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9 . 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诉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


——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城”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0-1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02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山县里耶战国至秦代古城遗址进行挖掘,出土大量秦代简牍。如图为一片记载户籍的简牍,作为课役的依据,其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其妻子名“沙”,两个女儿名为“泽若”和“伤”。这可以说明秦代
A.赋役标准趋向单一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D.隶书已成全国统一文字
2021-10-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