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2022-01-12更新 | 6233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西汉实力B.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加强了与欧洲和北非的政治交往
2022-09-12更新 | 1556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新时代精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49次组卷 | 9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2019-01-30更新 | 4613次组卷 | 12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6 . 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     
A.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B.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原因
C.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D.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
7 . 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8 .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019-01-30更新 | 3017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A.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B.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反映了皇权的衰落
2022-09-09更新 | 91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