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公元前59年,汉赋名家王褒在今四川成都附近写下了《僮约》,如“脍鱼炰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绵亭买席、牵犬贩鹅”“贩于小市、往来市聚”都是其中的名句。据此可以推知(     
A.汉赋的描写诙谐没有史料价值B.秦代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C.汉代庄园主具有强烈好斗风气D.西汉时期四川饮茶之风兴盛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图是南阳汉画像石《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画面中间两个人正在投壶喝酒,左边的人眼皮下垂给人以昏沉之感;右边的人眼睛圆睁,精神正足。从两个人面部的刻画来看,两个人的正侧面都存在于同一张脸上。该作品反映了(     
A.时代特征影响绘画特色B.古代艺术与现代主义的融合
C.艺术创作源于丰富想象D.史料价值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2023-05-07更新 | 50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说明(     )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的信史B.这两部著作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史料
C.这两部著作具有很高文献史料价值D.影视作品的史料价值不亚于文献史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珞研究的史料


8汉西域诸国图(南宋绘)9敦煌莫高窟第45窟(盛唐)“胡商遇盗”图

材料二 马歇尔在1947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 备,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开 始实施,该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的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的势力迅速衰弱。由马歇尔 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 战终结。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 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方向前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基础设施更 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 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 平友好。

——摘编自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并 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
7 . 班固评价《史记》:“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这表明班固
A.主张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
B.主张写史应崇儒尚德
C.认为《史记》史料价值不高
D.诋毁司马迁缺少史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下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前汉 (即西汉)中宗 (汉宣帝的庙号)既获金人 (黄金制作的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注: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的信息中找出两处史实“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父彪,当两汉之际,“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在上层社会中颇有声誉,“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他续《史记》,但反对司马迁的异端观点,坚持“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的正宗之学。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病死,留下了遗作《后传》。班固为父守丧期间拜阅了父亲《后传》的手稿,感到父亲“所续前史未详”,经过反复思考,决心要继承和发展父亲的史学事业。班固历时二十年写《汉书》,记刘邦起义以至王莽的失败,共分纪、表、志、传等四个部分。《汉书》中有4篇纪、6篇表、3篇志、40篇传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写的,其中有的是增补了多少不等的材料,有的是基本上依原文照录。

——《史记》的传承与增补

材料二   班固利用了《史记》在体例、史料、写作艺术以及某些观点上的成就,并且也利用了《史记》的学术威信和社会威望,但用正宗的观点挤掉了《史记》的进步精髓而加以改写。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汉书》不像《史记》那样把汉的建国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虑,它指责《史记》把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是把汉的历史地位压低了。他在《叙传》里证明汉以火德代周末之木德,正如帝尧之以火德代替帝喾的木德一样,是按着必然的程序出现的。第二,《汉书》抛弃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进步内容,而把天人感应的神学说,特别是五行灾异学说当做社会现象的永恒规律来宣扬。第三,《汉书》以强调封建性代替《史记》的进步性。《史记》尊信《诗》《书》但决不同意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且还自命为“一家之言”,《汉书》与此相反;《史记・货殖列传》中申述财富的不齐决定了人民社会身份的贵贱,并肯定农工商虞治生谋利的活动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从而反对官方的经济垄断,而《汉书》则以封建等级不可逾越为永恒秩序,要求百姓“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一一大一统中古时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班彪、班固父子续写《史记》的不同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史记》、《汉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班固挤掉《史记》进步性的表现和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殷墟出土制有文字的龟甲               司马迁撰写的 《史记》

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2)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