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材料四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五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如何解决“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这个问题?其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它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 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 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 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置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

——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

材料三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0年10 月19日,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 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此一战”对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中提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阐述这一观点。
2023-10-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陆贾基于传统“夷夏之辨”的儒家思想,协调“华夷”之间民族关系时提出“附远宁近,怀来万邦”。他两次作为使臣前往南越,说服南越向汉称臣,双方恪守疆域,互不相犯。基于两汉初期的汉匈关系,贾谊的“华夷”理念乘持“尊王壤夷”的“夷夏之辨,,思想。贾谊首倡“夷夏首足论”,汉朝天子为天下“夷狄”之首,周边“夷狄”为足,华上夷下,尊卑有序,“华夷之辨”思想明显。武帝朝开疆拓土,为了实现多民族的统一,理顺“华夷”关系,需对“华夷”大防民族政策作适时调整。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材料二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蕾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炱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华夷首足论”的本质,并分析汉朝“华夷”观念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典型举措,并谈谈古代民族融合对中国的影响。
2023-11-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曾如此表示。放眼中国历史,不乏通过制度创新变危机为新机的例子,下图所示即为唐末五代以来的变局与宋代有鉴于此开创新局的生动案例。

          


选择另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这一时期的中国是怎样“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要求:选择的历史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道之行,天下 为公;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绵延而传承至今。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2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材料二   及至汉代,在汉高祖及其后汉文帝、汉景帝积累的强大国力基础.上,汉武帝极大推动了“大一统”王朝的构建。

材料三   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实现前所未有“大一统”的王朝,将东北渔猎经济区、北方游牧区、西北和西南的游牧与农耕兼营区、南方及中原农耕区、滨海农耕与渔业区囊括一起,可谓疆域“大一统”开拓者。

材料四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尊奉哪种思想实现了休养生息,以及汉武帝为发展和巩固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措施及其建议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管理和民族关系实行的制度。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汉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犁靬、条支、身毒等国,在一年中,多时十余批,少时五、六批。一批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都携带金币、帛等。近的要二、三年,远的要八、九年,才能返回长安。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瓜、胡豆、胡桃等。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顺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截至2019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良好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正在深入。20161117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在通过的决议中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2019425日至4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摘编自滕文生《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与古代丝路的不同特点及共同影响。
2022-08-1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3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3)为更好地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请你提出几点建议。(至少两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