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有学者指出,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观点自拟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2023-12-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老师根据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绘制了下图



请从以上材料四个序号中任选二个序号,分别说明此时儒家思想所处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从而维护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从四大基本制度中选出两个,结合秦汉治乱兴衰的历史,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的两个基本制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史学研究与历史演进

材料   古今中外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以及多元的史学范式,这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多重视角。

作者及其著作主要内容或观点
司马迁
《史记》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成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夫成绩者,今所现之采色,然必不甘乏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法]布罗代尔
《菲利普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本书从总体历史的思想出发,把16世纪后半期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首先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地中海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生活,最后才涉及16世纪后期该地区的政治史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8-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八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下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9902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高复部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中的垄断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楚同学在参加了“历史中的垄断现象”的主题研究中了解到《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对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为此,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盐铁论忧边》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盐铁论·申韩》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què,音却,忠厚),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盐铁论》


材料
●蔡襄曾记载:福州地区的荔枝味道鲜美,在刚开花时就被商人以“立券”的形式承包收购,待到果实成熟,经陆海交通被转运到京师、北漠、西夏,以及新罗、日本、琉球、大食等地区,“重利以酬之”,因其被垄断,故稀有堪比红色的盐,商人凭此一年所得,数千万亿计。但荔枝产区的农民若想品尝反而成为稀罕物,“以其断林鬻之也”。

——摘编自罗维英《论宋代国家对私人垄断行为的法律约束》


●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的危害,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的优势,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请以“历史中的垄断现象”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法制与精神文明

材料一 故有明主忠臣产于今世,而能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站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

——《商君书﹒慎法》

材料二 为政以德,不是欲以德去为政,亦不是决然全无所作为,但德修于而人自感化。然感化不在政事上,却在德上。盖政者,所以正人之不正,岂无所作为。但人所以归往,乃以其德耳。故不待作为,而天下归之,如众星之拱北极也。

——《朱子语类﹒卷23


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
10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帝国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而精耕农业、儒家思想与文官组织也成为中国文明的特色。秦汉时代发展了精耕农业,也由此发展了以农舍工业为商品生产基地的全国性市场经济体系。庞大的市场网,依托于一个联系全中国的道路网,其中干道的路线,至今仍是公路,铁道及重要水运航线。秦汉时代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汉代中国的政权逐渐走向开放,七国之乱后,宗室渐渐失势,汉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由别的途径晋用,不是恩荫即是察举。汉代对四邻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放。四百年的长期安定,汉代各地之间人才、观念与物产都经过不断的流动与周转,各种资源匀散于全国各处,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内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秦汉时期的史实,围绕“中华文化共同体”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