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5次组卷 | 8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2023-11-14更新 | 329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四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城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及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
2022-11-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凭借)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董仲舒向武帝上疏: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盛世”的表现。
(2)通过材料二,还可以看出“汉武盛世”存在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汉武盛世的状况,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2-11-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法兰克王国
2022-08-31更新 | 411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汉政治词汇中,常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
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诸侯王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C.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D.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2022-06-25更新 | 545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汉时期,今四川出现了几大豪门,如成都杨氏、阆中谯氏等,他们拥有私人武装和田庄,汉朝对此征发赋役常遭抵抗。汉末他们又支持刘备,稳固四川的统治秩序。这说明
A.两汉对四川的控制逐渐加强B.豪强势力是汉代四川的统治支柱
C.田庄的依附得到了汉朝认可D.人才稀少反映两汉四川经济停滞
2022-01-29更新 | 102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B.极大地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2022-01-05更新 | 773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官员秩爵并不显要,但是身份特殊,不仅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还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这说明汉武帝时期内朝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以内御外,以卑督尊B.以轻制重,效率至上
C.地位独特,专权妄为D.诘责朝臣,掌控决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